里程碑,实验首次证实三胶子胶球存在读创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一线科学家权威科普最新的实验新发现,带您解读胶球的来龙去脉,严谨解读此次费米实验室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联合宣布的实验结果,奇异子(Oddron)的实验证据,实验探测首次间接证实了胶球的存在。

年3月5日,费米实验室太电子伏质子加速器(Tvatron)的D0合作组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TOTEM合作组联合宣布发现了奇异子(Oddron)的实验证据,相关论文已提交到了物理专业最著名的杂志《物理评论快报》[1]。这是实验上首次宣布探测到了奇异子。

1

发现奇异子的实验信号

大约50年前,理论物理学家预言了一种新型的复合粒子[2,3],奇异子(C宇称为-1),与其对应C宇称为+1的则为坡密子(Pomron)[4]。理论分析,奇异子在正反质子散射和质子-质子散射过程中的贡献会不一样,这也正是实验物理家孜孜不倦努力找寻的目标。现在,通过比较D0正反质子实验(蓝色圆点)和TOTEM质子-质子实验(红色三角形)的弹性微分散射截面结果,研究人员发现了奇异子的显著特征(图1)首次探测到了奇异子存在的实验信号。

由于实验测到的只是奇异子对微分散射截面的贡献,还不能确定它(们)的质量和其他量子数,甚至不能确定有几个奇异子对实验结果有贡献,科学家严谨地称此次实验结果只是间接证实了奇异子(胶球)的存在。

图1.比较D0正反质子实验(蓝色圆点)和TOTEM质子-质子实验(红色三角形)的弹性散射微分散射截面,

t

表示散射转移动量平方的绝对值。其中数据点上的竖线表示误差,虚线显示1倍的标注偏差范围。图片来源于文献[1]

2

奇异子,坡密子,胶球?

在基本粒子理论中,胶子是一种传递强相互作用力(也被称为强力)的媒介粒子。胶子将夸克紧紧地“胶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质子、中子等构成这个世界基本物质的粒子—强子。胶子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的地位和性质如图2所示,位于图的右上部,用字母g表示。坡密子和奇异子都是由胶子构成的,不含价夸克。

图2.标准模型中强力的规范粒子为胶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强力是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力之一,解释强力的理论被称为量子色动力学(QCD)。在QCD理论框架中,夸克和胶子携带色荷。正如带电粒子通过彼此交换光子而产生电磁力,带色的夸克之间也会交换胶子产生强力。但是胶子与光子不同之处,在于光子是电中性的,但胶子本身携带色荷,所以它们之间也有作用力(图3)。这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不需要夸克,有没有只有胶子相互粘连在一起的新型粒子?理论学家称这种只含胶子不含价夸克的强子态为胶球,胶球由两个、三个或更多胶子构成。坡密子和奇异子也可以视作胶球。

图3.胶子自相互作用顶点图。注:线条颜色不代表粒子携带的颜色。

图4.胶球想象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3

寻找胶球的实验征途

在实验方面,虽然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发现了胶球的“证据”,但是迄今为止仍没有胶球存在的实锤证据。普通介子是由一对正反夸克组成的,因为胶球一般总是伴随着普通的介子一同产生,如泥沙俱下,实验上很难在粒子加速器中探测到它。但实验上还是发现一些关于胶球存在的“线索”。例如,年,实验家发现存在超出夸克模型预言数量的介子态[5],认为这可能是夸克强子与胶球构成的混合态(图5);也有研究认为用胶球解释新发现的粒子态就可以解释反应中的OZI压低破坏现象[6]。现有的对撞机和探测器水平,理论上已经达到了胶球产生和探测的水平。但直到年,胶球的存在依然只是有迹象,无法确认。物理学家等待“胶球”出现已经等了整整五十多年!

图5.两胶子胶球与普通介子间混合示意图。其中,划线代表介子,含箭头的实线代表夸克,螺旋线表示胶子,注:线条颜色不代表粒子携带的颜色。

物理学家认为,在正反质子对撞机(Tvotran)或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当质子在衍射(弹性散射)相互作用中进行能量交换时会出现胶球。这便是上文提到的坡密子和奇异子。近期D0和TOTEM合作组探测到了奇异子,给出了胶球存在的确切证据。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实验结果,D0和TOTEM合作组的实验结果一宣布就轰动了粒子物理学界。

4

胶球的理论研究

根据量子色动力学(QCD),胶球可以为两类,一类是常规胶球,具有跟普通介子同样的常规量子数,另一类是奇特胶球,携带不同于普通介子的奇特量子数。基于QCD的要求,两胶子胶球的C宇称必定为正;三胶子胶球C宇称可正可负。文章[1]中发现的奇异子C宇称为负,所以它至少应该是由3个胶子构成的。

理论学家通过多种理论方案研究胶球问题,例如:格点QCD理论、口袋模型、流管模型、库仑规范理论、AdS/QCD和QCD求和规则等方法。理论上预言最轻的标量两胶子胶球(JPC=0++)的质量介于1~2GV之间(1GV=MV=10亿电子伏特,1个电子伏特是把1个电子移动1个伏特的电位差所需要的能量),其他量子数胶球质量会高于2GV。

在三胶子胶球研究的历史中,人们最先选定的研究对象是三胶子胶球(0++)。然而,由于它既会与普通介子混合,又会与两胶子的胶球混合,很难在实验上剖析出它的迹象。幸运的是,由于0—三胶子胶球(既是奇特胶球又是奇异子)不会与普通介子混合,且总自旋为0,所以它们在实验探测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也备受理论学家的重视。

5

我们的理论研究

本文作者曾经首次应用QCD求和规则方法研究了奇特胶球的能谱[7],结果显示存在两个奇特胶球,质量分别为3.81GV和4.33GV,比较重。随后,我们还研究了0+-,1-+和2+-奇特胶球[8],得到了一个质量为4.57GV的态和一个6.06GV的态。这些研究表明,虽然奇特胶球不与普通介子态混合,但是奇特胶球理论上可以和某些特定的态发生混合,譬如说四夸克态和混杂态(夸克-胶子态)。但鉴于它们的组分数量的增加,耦合强度会有较大压低,通常可以忽略这类混合。

表1.我们基于QCD求和规则得到的奇特胶球质量[7,8]

近日,D0和TOTEM合作组报告的实验结果显示在5倍的标准偏差范围内(确认发现一个粒子的统计性要求),首次发现电荷共轭变换宇称为负(C=-1)的三胶子胶球。这非常可能就是作者曾经计算并预言过的0–奇特胶球,或许还有一些其它量子数三胶子胶球的贡献[8,9]。

6

小结

奇异子的成功探测为理解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特别是QCD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会加深我们对QCD本质的理解。这是QCD研究中的又一重大成就,令人兴奋。但毕竟这次是间接测量的实验结果;实验上能直接探测到胶球,并确定其物理性质将更加令人期待。目前有若干理论和实验组都在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取得突破,让胶球直接现身。

*有关本文更为详细的版本即将在《现代物理知识》发布,经过作者的同意,编辑部提前将本文发布与诸位共飨这篇粒子物理学的新热点。

参考文献

[1]V.M.Abazovtal.[D0andTOTEM],“ComparisonofppanddiffrntiallasticcrosssctionsandobsrvationofthxchangofacolorlssC-oddgluonic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