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百草园”之乐和对“三味书屋”之乐的赏读分析。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乐趣之不同。
三、过程与方法: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在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体验,能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这样对本课才会有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七年级学生大都读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文中人物、故事有基本的了解,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安妮·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爱心与慧心,从而感受一个教育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不能忽视作为学生的海伦·凯勒在老师的指引下,努力学习,勤奋上进,取得成就后将爱传递给社会的美好品德,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综上本课采用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盲人识字”游戏:请同学们两两组合,一名同学紧闭双眼,戴上耳塞塞住耳朵,另一名同学在其手上书写,让其辨认。第一次书写数字“6”,第二次书写汉字“山”,第三次书写汉字“思”,第四次书写英语单词“mother”。
同学们,你们感觉这样学习书写容易吗?可是有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的孩子,却凭借坚强的毅力学会了五国语言并考入了哈佛大学,后来还成为一名作家,她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他人生存的勇气。这种奇迹,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还要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2.介绍背景
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海伦凯勒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年3月3日,当海伦七岁的时候,安妮莎莉文来到了她的身边。莎莉文教会她写字、手语。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3.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华文出版社年版)。李汉昭译。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天让她来到人间,是想向常人昭示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她一岁半时突患猩红热,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时,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后来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海伦·凯勒能够走出黑暗,并且有那么高的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她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和怀念,写下了此文。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字词字音检查
争执(zhí) 绽开(zhàn) 抚弄(fǔ) 恍然大悟(huǎng) 搓捻(cuōniǎn) 疲倦不堪(kān) 譬如(pì) 花团锦簇(cù)
2.词语集注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恍然大悟: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3.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①一⑤段):写“我”初识莎莉文老师。
第二部分(第⑥一段):莎莉文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式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全文看,“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再塑生命”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我”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和生命的快乐、自由。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我”生命的人。这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2.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参考答案: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海伦是一个盲聋哑人,在认识莎莉文小姐之前,她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莉文小姐之后,她认识世界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讲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盲聋哑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海伦是一位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求知欲,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的女孩。
三、研读品味,问题探究。
本文是作者为怀念和感恩莎莉文老师所写,那么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
思考1: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对“我”做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
1.拥抱“我”(第5段)——拥抱——亲切、心理战术
2.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doll”(6、8段)——扩展——循循善诱
3.教“我”拼写简单单词(第7段)——循序渐进
4.教“我”认识和理解“水”的含义(9-12段)——冲突——心理战术、包容
5.教“我”比较复杂的单词(第13段)——循序渐进
分享1:从这些事情中,你觉得莎莉文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用从XXXXX中,我读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XXXX的老师这个句式进行简单的分享。
明确:温柔博爱,教育有方
师:有这么好的老师教授“我”,我才能够正常接受教育,健康成长。那么在老师教授“我”的过程中,“我”是一直积极接受的吗?显然不是。
讨论1:请同学们快速回顾课文,概括出“我”在每一个事件中的心理状态(开火车)
明确:
1.拥抱“我”(第5段)亲切、依赖、期待
2.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doll”(6、8段)自豪、高兴
3.教“我”拼写简单单词(第7段)好奇、乐于模仿
4.教“我”认识和理解“水”的含义(9-12段)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5.教“我”比较复杂的单词(第13段)喜悦、幸福
分享2:大家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热爱生活坚忍不拔敏而好学(两个知识的力量)
师:这些都是“我”与“莎莉文”老师相识后的心情,那在相识前,我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
明确:愤怒、苦恼、疲倦不堪、迫切渴望光明(不安静)
思考2: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内容:
①介绍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年龄情况
②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疲倦不堪以及对光明的渴望,展现“我”生命再塑前的原貌
作用: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的变化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
1.海伦·凯勒自己说:“要是没有老师,我不知道能做什么。”安妮·莎莉文老师把毕生的爱给予了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又把“大爱”散播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分发爱心便利贴)请学生把“爱”来表达,粘贴在黑板的心形图案中,让爱更加丰富和多彩。
(设计意图:学习了本文,除了培养学生能力以外,还需不忘“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宗旨,尽情地让学生拥有爱并创造机会表达爱。)。
2.课外知识(残疾人的事迹)
1.阿炳: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2.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日语、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4.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探究主题思想
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文中指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老师塑造了我的精神生命。
六、课文总结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像春天的种子般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中,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凯勒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七、作业布置:
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字的小练笔。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途径。分析鉴赏完文本之后,是时候让学生写一写了,正所谓“情之所至,文自流淌”。由学习到迁移本身也是学生写作能力和情感升华的契机。)
教学反思
在教《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时,很容易受海伦凯勒的光环影响,而把她当成主角来分析,莎莉文老师倒成了尴尬的陪衬人物。但从标题,以及作者感激莎莉文老师的本意来看,这篇文章的主角应该是莎莉文老师,写海伦凯勒的种种,都是侧面烘托了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其次,以前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再塑生命》,现在更改为《再塑生命的人》,不难发现编者就是要引导读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