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泰资本
|集流体:复合集流体成发展趋势
铜箔和铝箔是锂电池的负极与正极集流体,约占电池成本的8%。-年,我国锂电铜箔中6μm及以下铜箔占比从20%提升至89%。铜箔越薄,电池能量密度越高,生产材料成本越低,轻薄化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复合铜箔(PET铜箔):具有典型的“金属导电层-高分子支撑层-金属导电层”三明治结构,以绝缘分子薄膜为支撑基材,两侧沉积金属铜层而得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点为厚度较薄、用铜量较小、有效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与能量密度。此外,传统铜箔的原材料成本占比约83%,而PET铜箔原材料成本占比约31%,设备成本占50%,未来降本空间巨大。
标的:
1)广东腾胜:复合铜箔真空镀膜磁控溅射设备最先在国内量产。2)重庆金美新材料:公司主打产品多功能复合集流体铜箔(MC)目前已经实现商品化应用、进入量产阶段,与宁德时代合作,一期总投资15亿元。
3)海辰新能源:公司正积极布局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制作和应用,产业化布局有望加速。
|粘结剂:国产替代与技术迭代并行
粘结剂的基本情况与市场空间:粘结剂主要与正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有相互作用,并粘结在集流体上,起到保持充放电时电极的完整的作用。
正极材料基本使用油性粘结剂PVDF(聚偏氟乙烯),高端锂电池基本使用进口PVDF材料,目前市场空间大约为亿,正极粘结剂占三元锂电成本1.4%-1.65%,占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大约2.2%-2.5%;负极材料方面石墨负极使用CMC+SBR(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目前产品主要依赖日本和欧美,目前占锂电成本1.07%-1.37%,硅基负极将使用PAA(聚丙烯酸)作为粘结剂,负极部分粘结剂市场空间约亿。
PVDF行业内早期仅外企阿科玛、苏威、吴羽掌握锂电池级PVDF的生产工艺,并且采取技术封锁,国内企业目前逐渐掌握生产工艺,年国内主流企业已有产能4.65万吨,规划投产24.2万吨,三爱富和东岳化工拥有国内最多有效产能。
SBR粘结剂方面,目前锂电企业使用进口材料较多,例如日本瑞翁、日本JSR、AL,德国巴斯夫等;国内生产企业包括茵地乐、深圳研一、晶瑞电材等。CMC粘结剂同样使用进口材料为主,例如日本大赛璐、诺力昂,美国雅诗兰,国内生产企业包括金邦电源,重庆力宏,松柏股份等。电池级CMC和SBR国产化率约10%,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水性粘结剂具备国产替代和技术迭代路线:目前90%正极粘结剂使用油性粘结剂PVDF,PVDF正极方面由于PVDF价格昂贵且配套溶剂NMP存在毒性,目前行业内积极研发新型水性粘结剂如PTFE(聚四氟乙烯),SA(海藻酸钠),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HNBR(氢化丁腈橡胶)等用于替代PVDF,新型水性粘结剂在磷酸铁锂正极的产值空间或达到30亿;负极方面,国产材料性能与国外接近,且价格低廉,预计国产材料的需求空间或达到27.6亿。
PAA为硅基负极下的新型粘结剂:硅基负极为下一代负极材料,性能优异,但目前存在膨胀大、循环寿命差等问题,PAA粘结剂能够适配硅基负极,年市场空间可达到为17-24亿,同时PAA也有望部分替代PVDF应用于正极粘结剂,正负极合计市场需求空间可达到28-45亿。
独角兽智库数据显示,电池中PVDF添加量将大幅提高,考虑2%部分为正极粘结剂(其余为隔膜涂覆部分),单GWh电池正极粘结剂价值量将为万元;电池将使用硅基负极,目前PAA粘结剂适配硅基负极,若硅基负极全部使用PAA,且假设添加比例为3%情况下,单GWh电池负极粘结剂价值量为万元,预计单GWh电池粘结剂部分合计价值量为万元。
|补锂材料:正极预锂化为目前主流,负极预锂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