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妖,都不易,皆有可塑性

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

文:简约

生而为人,每个人的出生,都不是由自己控制的。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司藤》中,半人半妖的司藤的修炼史,又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

人,妖,都不易,皆有可塑性。

司藤,源于异界刈族悬师丘山的欲望与贪念,自编自导地异化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司藤,她从小就被下了符咒,关在笼子里驯化,成长为丘山手中诛杀同类的一把利刃。

小小司藤

司藤后来被自己的分体白英所杀,沉睡数十年后,因缘巧合下,被前来寻根,却发生车祸的秦放的血所激活。

秦放在帮助司藤寻找身世真相的过程中,两人彼此相爱相杀,克服重重阻碍,重塑自我,共同成长。

而《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引导我们发现:

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人类,如同电视剧中同为一体的白英和司藤那样,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及行为准则,这便是人的可塑性。

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35堂必修课

《可塑的我》的作者陈婕君,被壹心理评为: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她是美国麻省理工心理咨询师,医院精神科工作,并创办了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执业时间14年,咨询时长超过1万小时。

陈婕君在本书中通过35堂课,从不同的侧面,以层层剥茧的方式,将一个人在人生各个阶段如何进行自我发展,如何自我成长,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剖析,也让我们每个普通人得以对号入座,深受启发。

01知道“我是谁”

首先,作者向我们论述了其在高校开展的临床心理学教学中,通过深入了解很多人的人生故事及心路历程后,发现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方面已经失控了。

失控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工作方面,情感方面及家庭方面。

失控者觉得自己进入了一种“泛中年危机状态”,其实就是自我价值感低,焦虑无力,觉得人生无意义的“空心病”状态。

如:小时候,父母为了你的安全,习惯性地限制了很多尝试,不让你下楼玩,代你解决问题,帮你回避冲突。

父母这样的养育方式,使人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新挑战的时候,更容易固执保守,退缩,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的过程。

最终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固步自封,跟不上社会的节奏。

根治的方法:开始学会反思,寻求帮助,做出真正的改变,并对自己的心理基因进行一次全面扫描,学会用心理学工具来分析自己,做出真正的改变及进步。

这种原生态的教育方式,如同电视剧中司藤与秦放之间,一开始是互相利用,司藤因秦放之血而复活,秦放因司藤所救才重生,且不得不以斯藤为圆心而生活,连同他心心念念想去探望的将死的安曼,都因为司藤的不配合而无法成行。

这样的“爱的枷锁”又有几人是心甘情愿,又能坚持多久呢?

秦放与司藤

这种爱,如同人初期的母子,虽心连心,但想互相挣脱,却又离不开对方,母亲贪恋的是无法割舍的天伦之乐,孩子因羽翼未丰,还无法,也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时刻做着待飞的准备。

02自己为什么失去对人生的掌控。

我们要明白,在重新掌控人生的过程中,是什么观念阻碍了你的进步!

明确:要真正了解掌控力背后的心理学和生物学原理,不要凭空想象掌控人生。

真正的掌控,是可以从容地面对事情的发生。

掌控,并不意味着目标都必须完成,而是要学会灵活调整计划,而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人到中年会发现:那些青年时期,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没有了,越来越多的是对生活的无奈。

特别是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工作没有价值,失去了工作的热情。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作者帮助我们分析,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本来就不喜欢这工作,随着工作内容及难度的难度的改变,乃至自身年龄的变化,出现了负面情绪在所难免。

其次,原来的经历对自己的影响,担心会如同上学时候那样,被老师指责,被同学孤立,现在又担心无法让领导满意,所以产生消极的情绪。

最后,对于工作中的许多问题的处理,是力不从心。

其实,这也是从侧面提醒你,该保养保养自己这台一直不停运转的机器了,到了该加油的时候了。

因此,不管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问题,如果想要获得身心健康,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循自己的内心。

03教会我们怎么做,重塑自我。

杨绛先生说过: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当自己内心所需与现实生活不匹配,我们要扪心自问:

我所要的生活与我的付出是否相匹配,不相匹配的原因是社会对我不公,还是我自己确实“德不配位”?

先学会掌控自己的内心,才能正确掌控自己的人生。

“打碎牙往肚里咽”的委曲求全,反而容易憋出内伤。

还不如直面人生中的各种麻烦,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思考如何协调周围的事情,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从而踏实迈出每一步,掌控自己的人生。

现在社会上经常遇到问题成年人,他们或是严重的“空心病”患者,或轻或重的抑郁症患者,或是赖在家里的“啃老”族。

究其原因:他们都拥有一个被包办的童年。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都喜欢走捷径,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只管学习,只要成绩好了就行,其他的交给爸妈好了。

最终,孩子的成绩确实理想了,但当孩子需要独立生活和学习时,家长们才无奈地发现:

自己,培养了一个高分低能儿。

前几年的“东方神童“魏永康,因为只会学习,却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而被中科院劝退时,他的母亲痛定思痛,不再固守她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反思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才使“神童”没有“泯然众人矣”。

“成绩优先”或“父母代劳”的极端做法,告诉人们: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走的如果都是捷径,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把之前欠的债都还清。

在填高考志愿时,有一种“选择”叫爸爸妈妈认为应该如此选择……这一类人在大学里,或迈入社会工作后,就容易成为“空心病人”。

这几年,网上层出不穷的名校学生自杀现象,就是登上“高峰”(考上名校),却发现无所适从,万般皆空的真实写照。

为了让社会上少一些“空心病人”,绘制独属于我们的“人生地图”,作者为我们打造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心理健康健身房”,具体如何做,书中有非常详细的方法及流程,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购买此书——

《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

从中找到答案,详细学习。而作者陈婕君在书中说:

做自己是一种“创造”,而不是找“答案”。

司藤白英与“原生家庭”的决裂。

如同电视剧《司藤》的最后,白英与司藤达成最后的和解,共同对战丘山,其实这就是苏醒的自我,与原生家庭的相爱相杀。

剧中小西竹虽是司藤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白英与司藤的“非黑即白”,她是司藤自愿精化而成的。

这最后的司藤(小西竹),才完成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重塑自我——做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

写在最后:

演员王琳说过这样一段话:

谋生的路上,不抛弃良知;

谋爱的路上,不抛弃尊严;

愿生活不太拥挤,愿美好不期而遇。

期待你与《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相遇:

启动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自内而外地修炼自己。做一个内心有力量,

外在有智慧的,完整,出众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