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全PK证券市场周刊

医药电商平台刚刚崛起,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在一定程度参与这个赛道,因此短期内,低价卖药可能还会持续。比较两大龙头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可知,得处方药者得天下。

本刊特约作者塔坚/文

线上药品零售领域龙头京东健康(.HK)年底在港股上市,其市值一度突破亿港币,而上市前的业内估值,仅为亿港币。如何看待线上药房的长期增长逻辑?行业的关键经营数据有哪些?

通过详细对比两大龙头阿里健康(.HK)和京东健康,能帮助投资者厘清思路。

盈利能力对比

先来看收入结构:京东健康,医药自营占比87.60%,医药电商平台占比6.80%,医疗健康服务及其他占比5.60%;阿里健康,医药自营占比84.28%,医药电商平台占比12.92%,医疗健康服务及其他占比2.8%。整体来看,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为医药自营。

规模体量方面,重点看两个维度数据,一是总收入,一是线上平台的GMV(总成交金额)数据。收入体量方面,京东健康大于阿里健康。线上平台的GMV情况,按体量,阿里健康大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GMV约为京东健康的两倍,但收入体量却更小,这是因为其GMV中,电商平台贡献较高,而京东的GMV中,自营占比更高。此处,可以从收入结构中看出,阿里健康的电商平台收入占比为12.92%,大于京东健康的6.8%。

复盘一下近三年来,两家的收入增长情况。阿里健康由于历史上存在收购,收入增速数据波动较大,年的数据相对参考意义高一些,当下增速为75%水平。年和年,阿里健康分别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公司(现更名为阿里健康大药房)和蓝帽子保健食品业务,以此进军医药电商领域。阿里、京东在药房领域的布局,从线上逐步往线下渗透,这个趋势,可以结合零售商超的情况一起对比,一旦成本、质量、供应链达到一定节点,行业逻辑可能被颠覆。而京东健康近三年增速也是由高增长回归到当下的75.95%水平,其医药电商的路径和阿里健康近似,也是先收购青岛安吉堂大药房(现更名为京东大药房),后续于年开展B2B医药平台(药京采)业务,自年中报以来,可以发现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在收入增速上逐步接近(75%左右)。

再来看净利润情况。阿里健康是年上半年刚刚盈利,京东健康仍是亏损。那么,医药电商行业,盈利能力到底如何?

首先,对比线下药房,两大线上药房的毛利率要比线下药房低10个百分点。线上药房的毛利率在25%左右,而线下药房则在35%左右。这可能与线上药房的促销行为、卖药更便宜有一定关系,对比具体产品来看,葵花药业的胃康灵胶囊,线下药房售价为37.4/份,阿里健康双十二价格为28.40元/份。这样的价格差异,叠加卫生事件影响,可能也是年上半年,两大线上药房龙头增速显著高于线下药房龙头的一大原因。

但是,低毛利并不是线上药房亏损的原因,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的盈利能力实际上并不差,只不过其净利润受股权激励费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较大。

可以看到,年中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净利润分别为-53.59亿元、2.83亿元,但如果刨除股权激励费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71亿元、4.36亿元。表面看似亏损,实际上均已经实现盈利。

细拆股东回报中的周转率数据,能够发现,线上药房中,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两大巨头的周转还要快于线下药房。

此外,透过应付账款这个指标能够发现,阿里健康对上游的话语权,在行业内属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京东健康则相对弱一些。

那么,医药电商这门生意的合理净利润水平,大致应该在多少?并且,以盈利较稳定的京东健康来观察一下,医药电商这门生意,烧钱的地方都有哪些?

首步,自营业务进货,采购药品烧掉74.7%;第二步,仓储、配送,烧掉10.4%(港股报表单列为履约成本);第三步,营销推广,烧掉6.2%;第四步,研发及行政开销,烧掉4.2%。剩下4%,就是净利润。

将线上药房与线下药房的利润表结构进行对比。能够发现,线上药房的毛利率虽然低10个百分点,但销售费用率也同步压缩了8个百分点左右,一方面是其仓储物流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其无需支付线下店租。因此,此消彼长之后,线上线下两类商业模式,净利率水平差异其实不大。

得处方药者得天下

医药电商平台上兜售的药品包括两方面,一是药品类,一是保健品类。比如,自营业务中,阿里健康的药品类占比为61.7%,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占比为38.30%,而京东健康的药品占比为27%,保健品及其他占比为73%。可见,尽管增速差不多,但从产品结构上来看,两家当前有较大差异,阿里健康重在药品销售,而京东健康重在保健品等。

因此,分析行业增速时,我们将药品和保健品这两个大类拆开,分别来看各自的行业规模和增长情况。

先来看药品行业,关于这个行业增长逻辑,用公式表达则为:医药电商行业增速=药品总销售额增速*电商渗透率增速,而药品销售额增速=(1+老龄化贡献)*(1+CPI贡献)。其中,药品销售额增速中枢为3.56%,增速较慢;医药电商行业的增速高低,核心在于渗透率这个因子。而渗透率提升的驱动力,一是处方药外流带来院外市场的渠道机会(现已进行中),二是线上电商平台医保支付开通(目前暂未放开)。

参照此前测算的数据,年中国医药电商的市场规模为亿元,整个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模为亿元,医药电商渠道渗透率为4.53%。

乐观假设下,后续随着电子处方外流、线上医保支付放开,医药电商渗透率可达到电商行业成熟品类(如家电)的线上渗透率水平40%。此情境下,药品电商行业的远期增速中枢大致为25%。考虑到医药行业的特殊情况,这个过程,如果顺利的话至少也需要10年。

再来看保健品电商行业,增长公式可以表达如下:保健品行业增速=(1+人均保健品消费额增速)*(1+线上渗透率增速)。

先看人均保健品消费额这个因子。根据NBJ杂志披露,截至年,全球营养保健品行业零售总额为亿美元,其中主要市场在美国,其次在中国。年,中国保健品行业零售总额为亿美元,约为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年保健品行业复合增速大致为11.5%。从人均保健品消费额层面来看,中国为14.8美元/人水平,而美国、日本分别为81.8美元/人和.4美元/人。按照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来看,当下是日本的25%,美国的17%。对标来看,中国合理的保健品人均消费水平大致应该在20美元-21美元之间,若未来5年能达到这个水平,则保健品行业的增速中枢为7.25%。

再看线上渗透率这个因子。从渠道端来看,目前保健品行业的头号渠道是直销,占比为44%,第二大渠道是线上,占比为22%。考虑到保健品较为标准化,且以品牌驱动为主。因此,对于保健品未来线上渗透率情况,参照电商领域的成熟品类(如家电产品)40%的线上渗透率,作为远期目标。

上述两大驱动因素叠加下,保健品线上渠道的长期增速中枢大约为13.86%。

如果将药品和保健品放在一起来看,可以发现,二者的增长主驱动力都来源于线上渗透率的提升,但医药电商的增速会快于保健品电商。

需要注意的是,保健品行业年销售额大概在亿元左右,而药品零售行业则在2.1万亿元左右,完全是不同的体量。并且,保健品零售的线上渗透率目前已经较高,为22%,而药品零售的线上渗透率仍然较低,还不到5%。由此可见,从远期的角度来看,对于医药电商平台来说,经营侧重仍然应该是药品零售,这一块市场天花板更高。而药品零售中,处方药占比在六成以上。

行业高频数据方面,我们重点跟踪三个月频指标,分别是:中西药品当月销售额、线上处方药销售额、线上OTC药品及医疗器械销售额。从中可以观测到线上处方药的渗透率情况,以及当前行业的景气程度。当前,行业景气度较高,线上处方药销量增速非常快,月度的同比增速高达%,但渗透率仍然很低。从总量来看,处方药占医药零售总盘子的比例约为60%,而年10月,线上销售的处方药,占总药品零售的比例仅有1.62%。

注意,年12月,处方药线上销量猛增,是因为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删去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不得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处方药”的规定。未来,政策变动将成为后续做行业跟踪的关键变量。

各自竞争优势

对比线上药房在处方药领域的布局,可以对各自的竞争优势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关键经营数据,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药品收入占比、签约医生数、医院数;二是,活跃用户数、GMV、单用户GMV、转化率。

产品结构方面,各家目前没有详细披露药品零售中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比例,但保健品占比较少的公司,在这领域布局显然会相对靠前。从药品占比层面来看,阿里健康自营收入端有61.7%来自于药品销售,而京东健康只有27%(更多的是保健品)

药品不同于普通零售品,对医生、问诊咨询较为依赖。平台的医生数量越多,未来能够开具的电子处方越多,平台可转化的电子处方类药品就越多。从中报数据来看,平台医生储备量上,阿里健康大于京东健康,而医生储备增速方面,京东健康大于阿里健康。这意味着京东健康正在此处大力布局。需要注意的是,京东健康披露其在年9月30日,平台拥有位自有医生,位外部医生,合计位医生。可以看出,自6月30日到9月30日,短短三个月时间,京东平台的外部医生数量近乎翻两倍。

而医院越多,医院导流的概率就越大,医院渠道直接导流到线上平台,那么优势显然更大。京东健康未披露医院数。不过,其前段时间大举入股卫宁健康,医院信息化系统,应该是为了此处的长远布局考虑。而阿里健康的优势在于支付层面。截至年9月30日,支付宝已经签约的医疗机构超过家,医院的数量超过0家,超过医院接通医保支付。目前,根据全国医疗信息化联盟披露,医院共计家,也就是说,阿里基本已经医院。从长远来看,这一点是重要优势。

综上来看,在处方药领域,阿里健康在医保线上支付,以及医院方面有一定先发优势;而京东健康,则通过大力布局医生数量,在电子处方领域进行突破,医院信息化来医院层面。

那么,两家的整体经营情况如何?重点对比电商公司的四项基本数据:活跃消费者数量、GMV、转化率、人均GMV。

从活跃用户数量上来看,阿里健康活跃用户数是京东健康的3.4倍,从活跃用户增速上来看,也是如此。从GMV绝对值上来看,阿里健康大于京东健康,而从GMV增速上来看,京东健康较快,阿里健康其次。从单用户创造GMV视角来看,京东健康大于阿里健康,可能是由于京东健康的保健品销售占比更高导致。从单品价格来说,保健品要普遍高于药品。

从转化率情况来看,京东健康的转化率要明显高于阿里健康,这与其更侧重自营业务有关。不过,阿里健康的转化率尽管不高,但有逐年提升的趋势,由于阿里健康的历史自营收入占比数据缺失,还需要通过后续的调研解决。

从单用户贡献收入维度来看,京东健康好于阿里健康,阿里健康最新中报显示,单用户贡献收入情况下降,可能与其用户数量增速过快(阿里用户增速56.25%,京东用户增速35.51%)有关。

综上来看,阿里健康,因其自营+平台发展,用户数和GMV体量都遥遥领先,目前其转化率稍低,但在逐年提升,单用户贡献收入方面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但这是由于其用户增速、用户量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造成的。日后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