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产业迎来高速增长。
作者
甘周慧编辑
邱月烨
1月6日,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健医疗”)宣布,由其自主研发、生产的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顺利获得INCI名称,被成功收入国际化妆品原料目录,这不仅标志着创健医疗第一款重组胶原蛋白材料正式走向国际市场,也拓宽了中国胶原蛋白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
据悉,INCI名称系美国及世界多个国家法规规定,用于识别化妆品成分的标签,在INCI清单中,共有多种成分,被认为是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使用的最全面的成分清单。
抢滩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公开资料显示,创建医疗成立于年,以合成生物学科学理念与关键技术为核心,专注新型生物材料与创新蛋白以及核酸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目前,创建医疗已实现了“重组III型胶原蛋白酵母菌稳定遗传表达体系的构建”及“30吨稳定发酵纯化技术开发”两项重大技术突破,完成重组I、II、III、XVII型胶原蛋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是目前唯一实现XVII型重组胶原产业化的生物科技企业。
另外,作为中国行业标准《YY/T重组胶原蛋白》()起草单位之一,创健医疗已授权/申请40余项专利,获批重组胶原蛋白二类医疗器械30余件。
基于其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亮眼表现,一众巨头也“盯上了”创建医疗。年8月,创建医疗完成了由资生堂资悦基金领投,华方资本、鼎晖、华立医药跟投的首轮近2亿融资。
而在年12月20日,湿巾巨头洁雅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创健医疗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安徽洁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暂定),这是继资生堂之后创健医疗的又一重大合作。
千亿市场亟待挖掘从市场表现来看,重组胶原蛋白近几年大为火热。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年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达亿元,预计至年有望增长至3亿元,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2.4%,在胶原蛋白产品中的渗透率由37.7%提升至62.3%。
除了国际巨头资生堂,千亿规模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入局者。
年伊始,敷尔佳和创尔生物先后更新招股书,一家冲击创业板,一家转战北交所。
4月,华熙生物以2.33亿元收购深耕胶原蛋白市场多年的益而康生物。
5月,巨子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11月初拿下“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
6月,锦波生物北交所IPO申请获得受理。
年3月,丸美宣称研发出了全球独家首创的“I链III+C”嵌合型全人源?胶原蛋白。同年10月,丸美举办第二届重组胶原蛋白抗衰老论坛,发布一系列重组胶原蛋白研究成果,将持续投入亿元资金,展开对重组胶原蛋白未来长达十年的研究。
重组胶原蛋白的大火与其功效分不开。据悉,胶原蛋白是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皮肤、骨骼、肌肉等组织中,起到支撑、修复和保护作用。目前已知的有28种类型胶原蛋白,约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30%——40%。
某业内专家表示,皮肤的衰老本质就是胶原蛋白的流失,在皮肤中I型胶原蛋白占85%,Ⅲ型胶原蛋白占比10%-15%,对于延缓皮肤衰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动物源性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具有生物活性及生物相容性更高、免疫原性更低、病原体隐患风险更低、水溶性更佳、无细胞毒性、可进一步加工优化以及更容易运输和储存等多种优势,是一种相对更安全的材料。
目前,重组胶原蛋白在生物工程、再生医学、医疗器械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再生医学领域,重组胶原蛋白被应用于混合仿生学或互穿网络支架,如制备人工角膜等;在医疗器械领域,可以用作皮肤创面敷料、骨支架、肌腱、药物输送系统等;而在日用护肤领域,重组胶原蛋白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在保湿、抗皱紧致、促进修护等功能上,重组胶原蛋白在产品中的应用都有体现。
政策端释放利好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在越来越多企业抢滩这一赛道的同时,政策端也释放了积极信号。
年8月1日,《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开始执行,这是国家首次针对重组胶原蛋白在医药领域出台的行业标准,该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以及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专业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起草。
头部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在各个行业中并不少见。一般来说,头部企业的加入,可以为行业分享、借鉴先进、科学的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引领行业规范化发展。
这一标准的正式实施,不仅凸显了国家层面对重组胶原蛋白在行业应用的认可,也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的企业的保护。
在政策的加持下,深受资本市场青睐的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热闹非凡。或许,它将成为下一个玻尿酸,在美妆护肤领域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