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杂谈镀铝膜复合

镀铝膜复合

从出现镀铝膜的时候起,镀铝膜复合就一直存在着两个问题。一个是外观问题,俗话说的白点;一个是镀铝转移问题。当然还有其它问题,如起皱,又叫起隧道等。当然这些问题在一些技术力量较强的大厂,通过材料的正确选择和复合工艺的改进,已经不是问题了。1、镀铝膜复合转移问题我个人认为就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双组份粘合剂在高温熟化过程中,主剂固与化剂快速相互交联产生的内应力造成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实验证明:如果将复合好的镀铝膜不进熟化室,在常温下熟化(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完全固化,没有实际生产意义,仅仅是实验),或在常温下熟化数小时后再进熟化室熟化,镀铝转移现象都会大幅度缓解或消除。还有,用50%固含的粘合剂,即低固含量的粘合剂去复合镀铝膜,转移现象也会好很多,因为低固含的粘合剂在交联过程中,形成的网状结构没有高固含粘合剂形成的网状结构致密,产生的内应力不那么均匀,不足以密集的均匀的作用在镀铝层上。再有,一般的镀铝专用胶除去主剂与普通粘合剂的主剂略有不同外,固化剂一般也比普通粘合剂要少,这里也有减少或缓解固化过程中粘合剂交联产生的内应力的作用,以减少镀铝层的转移。所以我个人是不认同采取高温快速固化的方式来解决镀铝层转移的。感觉会适得其反。现在很多厂家在复合镀铝膜时都是用了水性粘合剂,从水性胶的结构特性来看,应该也证明了上面的说法。镀铝转移的另一个现象是出在三层复合上,一般是PET//VMPET//PE这种结构。一般我们是先复合PET//VMPE。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在这次复合后,镀铝层一般是不转移的。只有在复合了第三层PE后,镀铝层才发生转移。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剥离三层复合好的样条时,如果给样条施加一定的张力(就是人为的把样条拉紧)镀铝层也不转移的,而一但去掉张力,镀铝层就会马上转移(这个试验几年前我的好朋友将中秋在技术交流会上演示过)。这说明PE膜的收缩变形,同样产生了类似于粘合剂固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应力的作用。故复合这类三层结构的产品时,应该尽量减少PE膜的拉伸变形。我个人还有一种看法,就是镀铝转移的主要原因是薄膜变形,次要原因才是粘合剂。望大家讨论!顺便说一下,这种结构最怕水,哪怕是有一滴水渗透到镀铝膜复合层都会产生严重的脱层。2、镀铝膜复合的外观问题这个问题相对于上一个要好理解的多。只是我们解决的方法应该从哪里入手。现在一般的方法是加大上较量(一般都在2.5g-----3g/平米),这就又和上面的问题有了联系,上较量越大,熟化过程中粘合剂产生的内应力越大,也就越容易加剧镀铝层的转移。同时镀铝膜的外观还和上一道的印刷工艺有很大关系。现实当中是很多彩印厂在生产中有点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味道。印刷的只管印刷合不合格,为了降低成本,油墨尽量找便宜的用,这样就容易给后边的复合工艺造成麻烦。而复合工艺为了保证外观良好,又只顾加大上胶量,又造成镀铝层转移,最后没办法,只好又去找所谓的镀铝专用胶。。。。。。如此循环,最后整体算下来的成本可想而知。有的彩印厂的师傅们,为了应对采购来的低质便宜油墨,都在托底白墨时印刷两次。(话说多了,还是回到复合上来吧)抛开印刷,单从复合的角度来说,解决镀铝膜复合的外观问题,不外乎选择流平性好的粘合剂,选择尽可能高线数的网纹辊,然后确定相应的工作液浓度和粘度,也就是使工作液的浓度、粘度和网纹辊的线数三者协调好,单靠三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外观问题。靠经验做法,根据白点点的多少、大小来判断是否经熟化后会消失,既把问题交给下一道的熟化工艺,风险太大!为了彻底解决镀铝膜复合的问题,本人受涂布工艺的启发,产生了把差速涂布(吻涂)方式引进到干复机上来的想法,经过验证,效果确实很好,且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复合成本。具体内容可参考《差速涂布在干式复合机上的应用探讨》。3、镀铝膜复合起皱问题。起皱有两种现象,一是下机就出现。这种现象一般是由于粘合剂的初粘力太低造成的,可将配好的工作液多放置一段时间(30分钟左右)再用会好很多。二是下机没有,进熟化室1—2小时后出现的,这种现象一般是张力控制不好造成的。说道张力,我认为不在张力大小,薄膜的拉伸变形大小是关键。而在复合过程中,真正造成薄膜变形最厉害的地方是复合热辊和压辊之间的压线处。注:以上所述纯属个人看法,望各位高手指教!哈哈。需要购买上面书籍的朋友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