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孕妈都必须服用叶酸吗选普通叶酸还是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是跟叶酸有关的,但是翻了翻这个问题下的答案,发现多以“是否为药品”“是否便宜”等来作为判断叶酸好坏的依据,

我晕,不懂就问:我们吃叶酸是为了吃叶酸吗?难道不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育吗?

既然是为了孩子和孕妈妈的健康,那就不能以“是否为药品”“是否便宜”等作为选择依据,而应该以是否达到健康目的为准则。所以,今天就聊下叶酸的选择与使用。

主要聊四个话题:

①所有的孕妈妈都必须服用叶酸补充剂吗?

②选普通叶酸还是活性叶酸?

③选μg还是μg?

④选药品规格还是保健品规格?

先把结果放最上面:

如何选择叶酸补充剂?

1.选什么叶酸?

怀孕之前可以做一个叶酸代谢基因检测,如果发现基因缺陷,那就选择活性叶酸;如果没有基因缺陷,建议选择常规叶酸;

可以单独选择叶酸,也可以选择含有叶酸的复合营养素补充剂(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复合营养补剂优于单一叶酸补充剂)。

如果只是吃叶酸,那就选药品,如果是吃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建议选保健品或者特膳。(国外的营养素补充剂,某些重要营养素含量可能不合适,需要注意下)

2.使用多少剂量?

正常孕妇服用μg/d即可,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

对叶酸补充剂过敏者,与医生沟通,比如通过降低服用剂量,并大量食用富含叶酸的食物来达到补充叶酸的目的。

有特殊情况,比如患糖尿病、肥胖、癫痫、胃肠道吸收不良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增加胎儿NTDs发生风险药物的妇女,如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钠、扑米酮、苯巴比妥、二甲双胍、甲氨蝶呤等,可以根据情况选择μg/d的剂量(Ⅰ类推荐,B级证据)。

有过神经管畸形生育史、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高Hcy等问题的女性,在医生指导下使用5mg/d的剂量。如需叶酸指南文献原文可联系我。

一、孕妈妈都必须服用叶酸吗?

首先说答案,并不一定。

孕期服用叶酸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神经管畸形。研究发现:孕妇早期叶酸缺乏,可造成胎儿器官形成障碍,引起神经管畸形,尤其是无脑儿和脊柱裂最为多见。

同时,叶酸缺乏也是造成流产、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叶酸缺乏引起的早产或流产,采取任何其他措施都难以避免。

在新英格兰,补充叶酸μg/d,可使神经管畸形的风险降低70%。在我国补充叶酸μg/d可使神经管畸形发病率下降80%。

所以,目前我国建议至少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叶酸补充剂μg/d,以预防叶酸缺乏。

我们可以看到:缺乏叶酸,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但是食物中的叶酸利用率比较低,所以,我们尽可能要去服用叶酸补充剂。

但是有些孕妈妈的体质比较特殊,可能会对叶酸补充剂过敏,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感等过敏表现。另外,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能有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0.4mg/d的剂量一般极少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提醒各位准妈妈,如果孕前就发现自己对叶酸补充剂过敏,最好先进行干预(部分人的过敏是可以逆转的,这也算是孕前就推荐补充叶酸的意义吧)。

因为叶酸对胎儿发育极其重要,所以,实在不行要找医生确定方案,不要随意放弃使用叶酸,比如通过降低叶酸补充剂量,大量吃富含叶酸的食物等方法来应对。

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肾、鸡蛋、豆类、酵母、绿叶蔬菜、水果及坚果类等,但天然叶酸吸收代谢率比较低,另外,人体肠道菌群也能合成部分。

二、选普通叶酸还是活性叶酸?

所谓的普通叶酸多指单谷氨酸叶酸,活性叶酸指甲基化叶酸,即5-甲基四氢叶酸。但是这里必须要说下:医学上没有普通叶酸和活性叶酸这种词,只有甲基化叶酸和单谷氨酸叶酸。

活性叶酸和普通叶酸这种说法是商家起的,是具有误导性质的。肉还没活性呢,我吃肉干嘛呢?

有些商家为了卖自家产品,甚至明示暗示普通叶酸是无效的,但各种大型研究使用的叶酸都是普通叶酸,如果普通叶酸无效,哪来的那些研究数据。

那活性叶酸是不是智商税呢?

答案是否定的,活性叶酸对于MTHFR基因缺陷(叶酸代谢障碍)的人来说很重要。

所以,这里并不是否定活性叶酸的价值,只是想强调下,不能因此而否定普通叶酸的价值,毕竟活性叶酸的成本要高出很多。

而且也不推荐所有孕妈吗都使用活性叶酸。因为人体的化学反应是相互联系的,活性叶酸的介入可能影响其他的代谢路径。下面简单说明。

图中的叶酸指食物中的叶酸,食物中多是多谷氨酸叶酸,吸收率较低;普通叶酸指的是单谷氨酸叶酸,可被直接吸收利用;活性叶酸指的是5-甲基四氢叶酸。

我们可以看到:直接摄入活性叶酸,其前后的化学反应很可能会受到加速或者抑制,比如B12的消耗可能会增加,所以,可能会影响其他反应的正常进行。

所以,并不推荐所有人都使用活性叶酸,人体是一个平衡的有机体。

三、选μg、μg还是5mg?

市场上的叶酸片有多种规格,0.4mg/d的是适合中国孕妇吃的,用来预防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

0.8mg/d也是用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多见于国外营养素补充剂,但是有些研究显示,使用0.8mg/d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但不是说不能用0.8mg,有些人需要用这个剂量。

5mg/d的叶酸是用来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等疾病的,或者曾经有过神经管畸形胎儿生育史的女性。

四、选药品还是保健品规格?

很多人都说药品的监管比保健食品高出很多,这话没错,但我们同时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药品的监管要比保健食品严格?

监管严意味着风险也高,如果它毫无风险,国家有必要花大精力、大成本去做监管吗?

我们需要明白这两者的区别,药品是给病人吃的,是跟生命挂钩的,而病人本身就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要尽可能减少用药带来的伤害,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和生产规范。就像新冠疫苗一样,不可能和大白菜一样在菜棚里生产。

而保健食品本身就属于食品范畴,是用于一般人群的保健需求,风险极低,自然不会有高规格药品那么高的生产要求,监管也就显得没那么严。

这种“不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严,而是没有必要,没谁吃个大白菜还要求是万级车间生产的。

那作为与一个孕妇,她为什么要吃营养补充剂,是治病?预防?还是什么?没明确用处、目的,就说选择哪个好哪个不好,我认为是不合理的。

我相信更多的孕妈妈吃营养补充剂是一种预防目的,而不是治病目的,所以,不是所有的孕妈妈都适合使用OTC的叶酸复合营养包,比如有些回答中提到的爱乐维。

如果是我媳妇,我不会给她用这款产品的(不是抨击这款产品,这款产品配方还是很不错的)。

正常孕妇不推荐用它是因为铁含量很高,是60mg/d,这个剂量比较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黑便、恶心、腹痛、便秘等。而且我国居民铁的可耐最高摄入量是42mg/d,很明显这已经超量了。另外,里面的钙含量比较低,并不符合中国孕妇现状。

一个营养素被制成保健食品还是药品,只要厂家监管到位,不是黑心厂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因为不可能说:维生素C被制成药品是维生素C,但制成保健品就不是维生素C了。

所以,我经常用营养素补充剂这个概念,而不用保健品或者药品这个概念,因为本质上是一样的,不管是吃橙子、保健食品还是药品,我们吃进去都是维生素C,不可能维生素C吃进去之后变成了维生素D,所以,用营养素补充剂这个概念更准确。

而且在我国,保健食品包装上还必须印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为什么说它有意思呢?我们来对比另一句话就知道了:药物不是手术,不能替代手术治疗疾病。

警示语并没有简化成“保健食品不能治疗疾病”,它只是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就是因为刚才说的那句话:维生素C不管制成保健品还是药品还是就是个橙子,吃进来都是维生素C,不会变成维生素D的。

保健品有保健品的价值,药品有药品的价值;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同样,药品也不能替代保健品。它们的原料、成分、含量等,执行要求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用处。

一般情况下,在我国,营养素被做成药品,含量会比保健品要高,所以,需要高剂量摄入时最好购买药品,而且高剂量摄入也可能存在风险,最好在医生监测下服用。

#健康#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