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真的用糯米汁当粘合剂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nb.ifeng.com/a/20190821/7612844_0.shtml
                            

关于明城墙的粘合剂材料,南京民间一直有“朱元璋使用石灰、糯米汁和桐油筑城”的说法。近日,正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的中英双语纪录片《中国城墙故事》,用了一整集的篇幅,通过史料研究和科学检测证实了民间传说的可信性:南京城墙使用的粘合剂材料,就是胶凝性能堪比现代水泥的糯米灰浆。

纪录片《中国城墙故事》视频截图。

01

史料记载:古代“三和土”掺入糯米汁

中国古代没有混凝土,修建规模宏大的明城墙,要将一块块砖头垒砌在一起,使用什么样的粘合剂材料,才能够达到多年屹立不倒的坚固效果?纪录片《中国城墙故事》第10集《明城墙中的“混凝土”》,对南京城墙的粘合剂材料进行了详细解密。

纪录片《中国城墙故事》第10集《明城墙中的“混凝土”》视频截图。

明朝人马生龙在《凤凰台记事》中写道:“太祖筑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大意是说,当年朱元璋修筑南京京城城墙时,使用了石灰、高粱粥来增加城砖和条石之间的凝固度。这段记载说明,南京城墙建造时使用了石灰和高粱粥作为粘合剂,与民间传说使用糯米汁略有不同。

南京民间传说使用糯米汁的说法,在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得到了验证:“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三分,用糯米粳、杨桃藤汁和匀,轻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和土。”《天工开物》的记载表明,我国古代建筑中,已经普遍使用石灰、糯米汁、杨桃藤浆作为黏合材料。

02

科学检测:城墙砌缝灰浆发现糯米成分

谈到中国的古代建筑,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秦砖汉瓦、雕梁画栋,然而,如果没有性能良好的建筑胶凝材料,很难想象那些砖石结构的古建筑能否存留到今天。

南京城墙砖缝间的白色物质就是古代粘合剂糯米灰浆。南京日报记者崔晓摄

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通过热重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了南京明城墙、西安明城墙、绍兴清代城墙等砌缝中的灰浆样品,发现其中都有糯米成分,由此证实了南京民间传说和古代史书记载的可信。今天,人们在南京城墙的砖缝或石缝间看到的白色物质,就是古代的粘合剂——糯米灰浆。

专家表示,糯米灰浆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因其具有耐久性、粘结强度高、韧性强、防渗性好等特点,在我国古代作为建筑粘合材料被广泛使用。

欧洲古代使用的建筑灰浆全是无机材料,相比之下,中国古代使用无机和有机复合的粘合材料糯米灰浆,性能更加优良。研究表明,在石灰中加入3%的糯米浆后,其抗压强度提高了30倍,表面硬度提高了2.5倍。

03

坚固耐久:糯米灰浆粘结性能优良

糯米灰浆一般用于建造陵墓、宝塔、城墙、水利工程等大型建筑物,其中很多建筑留存至今。这些古代建筑物非常坚固,甚至现代推土机都难以推倒,还能承受强度很大的地震。经现代技术检测,糯米灰浆的粘结性能优良,堪比现代水泥。

比如,中国长城(明长城)的城墙粘合物中就发现了糯米的成分,糯米灰浆也被认为是长城的主要粘合材料;建于唐宋时期的泉州古寺、塔、桥,因为使用了糯米灰浆作为粘合剂,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抵御住了年的7.5级大地震;南京的明代徐俌夫妇墓也是用糯米灰浆浇筑,年发掘时推土机也对其无可奈何,还搞坏了不少钢钎、铁锹。

专家表示,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传统灰浆,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石灰基建筑胶粘材料史上的杰作。它的出现,使古代建筑物的牢固程度和持久性有了历史性突破,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

来源:紫金山观察,记者朱凯。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