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科技项目
《橡胶工业》年第68卷第1期
DOI:10./j.issn.-X..01.
听作者讲论文
作者简介:王广克(—),男,山东德州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电网噪声控制的研究工作。
●作者讲述●
(一定要听哦)
●OSID码●
(扫码与作者交流)
改性氧化石墨烯/丁基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隔声性能研究
王广克1,侯东1,吕运强2,聂京凯1,郭星3,王广周3,韩钰1
(1.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3.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通过Hummers法并以硅烷偶联剂KH-为改性剂制备改性氧化石墨烯(GO),以改性GO作为补强填料、丁基橡胶(IIR)为橡胶基体制备改性GO/IIR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改性GO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损耗因子峰值增大,阻尼温域扩宽,隔声性能略有提升;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抑制单层镀锌钢板的共振和吻合效应,基于其阻尼特性制备的约束阻尼隔声板隔声性能明显提高。
关键词:丁基橡胶;氧化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拉伸性能;阻尼性能;隔声性能
主要内容
氧化石墨烯(GO)
GO的形貌与石墨烯类似,为二维层状结构,其表面含有更多的含氧官能团,与聚合物更易产生相互作用,能够改善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GO由于其超薄的片层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而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1实验
1.1 主要原材料
丁基橡胶(IIR),牌号,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改性GO,通过Hummers法,自制;氧化锌、硬脂酸、促进剂MBT和硫黄,市售品。
1.2 试验配方
IIR ,改性GO 变量,氧化锌 5,硬脂酸 2,硫黄 2,促进剂MBT 1。
1.3 主要设备和仪器
XM-0.2L-KA型密炼机;XLB型平板硫化机;M-型无转子硫化仪;S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WDW-20M型拉力试验机;声学阻抗测试分析系统;DMA型动态热力学分析(DMA)仪。
1.4 试样制备
(1)GO。采用Hummers法制备,在冰水浴环境中,将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干燥的石墨置于浓硫酸中,搅拌30min,使强质子酸充分进入石墨层间。然后慢慢加入高锰酸钾,继续搅拌10min,将混合液移入25℃的水浴中继续搅拌30min,缓慢加入去离子水,水浴温度升至95℃,继续反应20min,使石墨在强酸和强氧化环境中充分剥离。反应结束后,用质量分数为0.3的双氧水中和剩余强氧化剂,用稀盐酸去除金属离子,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淋洗后,过滤、干燥,制得GO。
(2)表面硅烷化改性GO。将GO在乙醇中超声分散,GO质量浓度为10g·L-1,然后加入硅烷偶联剂KH-(质量浓度为10g·L-1),60℃水浴条件下搅拌反应5h,产物用去离子水淋洗后过滤、干燥,制得改性GO。
(3)改性GO/IIR复合材料。胶料在密炼机(转子转速为20r·min-1)中混炼10min,混炼时依次加入IIR、改性GO、氧化锌、硬脂酸、促进剂MBT和硫黄,混炼均匀后排胶至开炼机,下片。混炼胶在平板硫化机上于℃×t90下硫化。
(4)约束阻尼隔声板。用打磨砂轮将镀锌钢板一侧的平滑表面打磨出凹凸不平的水波纹,对钢板的水波纹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后涂抹开姆洛克(Chemlok)胶粘剂,在两块钢板的水波纹表面间放置混炼胶片并压贴、粘合,整个结构在平板硫化机上于℃×t90下硫化,得到约束阻尼隔声板。约束阻尼隔声板结构及样品照片如图1所示。
1.5 测试表征
硫化特性采用无转子硫化仪,按照GB/T—进行测试;物理性能采用拉力试验机,按照GB/T—进行测试;微观形貌采用SEM进行观察,试样截面进行喷金处理;动态力学性能采用DMA仪进行测试,采用拉伸模式和应变控制,试样尺寸为40mm×5mm×2mm,试验频率为Hz,升温速率为5℃·min-1,温度范围为-30~60℃,应变幅值为0.05%,预紧力为0.01N;隔声性能采用声学阻抗测试分析系统进行测
试,试验频率范围为~Hz。
2结果与讨论
2.1 硫化特性
不同用量改性GO/IIR复合材料的硫化曲线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当改性GO用量小于5份时,随着其用量增大,复合材料的t90略有延长;填改性GO的复合材料Fmax-FL增大,即模量增大,说明交联密度增大,GO构成的填料网络可以增大IIR的硫化程度;当改性GO用量达到5份时,复合材料的模量减小,因为GO比表面积较大,虽经过表面改性,但过量后易造成填料团聚,使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减小,且GO为片层结构,橡胶分子链处于GO片层之间,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橡胶分子链的自交联,因此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减小。
2.2 微观形貌
为了更好地分析GO与IIR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掌握改性GO/IIR复合材料的微观特性,采用SEM观察其截面微观形貌,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改性GO分散较均匀,基本以高度剥离的片状形态分散于橡胶基体中,未出现大量GO聚集体,说明改性GO在IIR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因此,添加5份改性GO的复合材料模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片层GO对橡胶分子链的隔离作用大于约束和交联作用,使得复合材料的整体交联密度减小。
2.3 拉伸性能
不同用量改性GO/IIR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改性GO用量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改性GO用量为1和2份时,GO对IIR的补强作用明显,这是因为当改性GO用量较小时,GO片层结构可以较好地分散在橡胶基体中,补强作用大于因片层隔离损耗的交联网络作用,复合材料总体表现为拉伸强度增大,拉断伸长率减小;当改性GO用量大于2份后,GO的隔离作用起主导地位,而改性GO用量过大也会增加界面缺陷,导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减小。
2.4 阻尼性能
为进一步考察改性GO/IIR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对不同用量改性GO/IIR复合材料进行DMA分析,并与30份炭黑填充IIR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如图5所示(tanδ为损耗因子)。
由图5可见:与未填充补强填料的IIR相比,填充炭黑的复合材料tanδ峰值明显减小,分析认为,炭黑的加入虽可以起到补强作用,但同时也会对橡胶分子链间的粘性摩擦和自由运动产生限制,导致阻尼损耗峰强度大幅降低,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也随之下降;填充改性GO的复合材料tanδ峰值均有增大,这是因为与炭黑相比,GO可以以较小用量构建完善的填料网络,避免了补强填料的大量使用,同时使胶料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GO一方面与炭黑相似,对橡胶大分子链起隔离作用,降低了大分子链间的粘性摩擦和运动限制,另一方面,其片层结构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以网络形式均匀分布的微观约束阻尼的特殊结构,这种特殊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大内摩擦阻力,在动态情况下,可以将大量的能量以热的形式消耗转化,使tanδ增大,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复合材料的tanδ峰值增大,阻尼性能提高。此外,GO的片层结构对热量具有阻隔作用,而这种热阻隔效应在高温条件下更为明显,从而降低了复合材料对高温的敏感性,拓宽了高温部分阻尼温域。
2.5 隔声性能
2.5.1 改性GO/IIR复合材料
传统的粘土和蒙脱土等片层填料可以提高材料的隔声性能,因此,本试验对改性GO/IIR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试样为5mm厚的复合材料板)。
从图6可以看出,与未填充补强填料的IIR平均隔声量(24.6dB)相比,填充3份改性GO的复合材料平均隔声量为24.8dB,隔声性能略有提升。单层隔声板的隔声量遵循隔声质量定律,即材料的面密度提高1倍,隔声量增大6dB;单层板存在“共振效应区”和“吻合效应区”;阻尼性能对于抑制单层板的共振效应有所帮助。由于改性GO的用量较小,复合材料的密度增大有限,且IIR自身阻尼性能良好,因此改性GO对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
2.5.2 约束阻尼隔声板
试验表明,改性GO/IIR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较好,但由于其密度较小,自身的隔声性能有限。本试验利用复合材料的高阻尼特性弥补单层金属板的吻合效应,制备了复合结构的约束阻尼隔声板(2mm厚镀锌钢板-1mm厚复合材料-2mm厚镀锌钢板),其隔声性能如图7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单层镀锌钢板在Hz处的隔声性能大幅下降,而约束阻尼隔声板的隔声量随着频率增大呈增大趋势,然后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单层镀锌钢板受吻合效应影响,当入射声波频率为临界吻合频率时,声能几乎全透射,隔声量显著减小,质量定律不再适用,而约束阻尼隔声板利用复合材料的高阻尼特性,改变复合结构的固有频率,通过阻尼特性将振动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耗散,从而有效抑制吻合效应,使得隔声性能得以保持。
3结论
(1)少量改性GO能够增大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起到明显的补强作用;当改性GO用量为2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改性GO用量过大,其对交联网络的隔离成为主导作用,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减小。
(2)与炭黑相比,改性GO的优势明显,其用量较小,对橡胶分子链的粘性摩擦和运动限制较小,与橡胶分子链在微观形成约束阻尼结构,使复合材料的tanδ峰值增大,且改性GO的热阻隔效应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温度敏感性,扩宽阻尼温域。
(3)与未填充补强填料的IIR相比,填充3份改性GO的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略有提升。
(4)改性GO/IIR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抑制单层镀锌钢板的共振和吻合效应,基于其阻尼特性制备的约束阻尼隔声板隔声性能明显提高。
PreparationandSoundInsulationPerformanceofModifiedGO/IIRComposites
《橡胶工业》《轮胎工业》《橡胶科技》自年11期起加入(OpenScience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通过在文章上添加开放科学二维标识码(OSID码),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一个与业界同行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的途径,同时提供系列增值服务,提升论文的科研诚信。
OSID码包含以下内容:(1)作者介绍论文的语音(可上传5段语音,每段不超过10分钟),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学术价值等,还可以介绍自己研究前的准备工作、研究过程中的趣事等,从而展现更多的研究细节;(2)论文附加说明,可上传论文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及纸刊无法呈现的动态研究过程等,进行更直观、立体化的展示,同时为自己的论文提供科研诚信支撑;(3)作者与读者在线交流问答,建立起论文的学术交流圈。
投稿网站(唯一投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