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见不鲜的抗糖化其实遍布雷区

抗衰老方式花样繁多

有人选择节食

有人服用NMN补充剂

但更多人控制吃甜食

奶茶不喝!

蛋糕不吃!

米饭不碰!

抗衰和减肥两把抓的抗糖化

近年渐获人们重视

李冰冰、伊能静、张韶涵等

女星们纷纷为它打Call

把它形容得神乎其神

可能很多小仙女就会疑惑,抗糖化真的有这么神奇嘛?

市面上的“抗糖”护肤品,有必要尝试吗?

稳住别慌!

我们来聊聊“抗糖化”那些事!

-------------------------

确切地说,糖化反应就是非酶糖基化反应(Non-enzymaticglycation,NEG),是指还原性糖(如葡萄糖)上的羰基与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大分子上的游离氨基之间所发生的非酶性缩合反应,其反应路径主要分为初级阶段、中间阶段和最终阶段。

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

打个比方说,本来我们体内的一些蛋白质、脂质、核酸分子们安分守己,结果糖分子愣头愣脑地找上门也不请红娘(酶)牵线,就直接赖在这些分子上了。

因此,这些蛋白质/脂质/核酸姑娘们在完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搭上了个糖二流子,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糖化”。

NEG反应的最终阶段,所生成的稳定共价加成物被统称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

值得警惕的是,人体内高浓度的AGEs,它们可能与糖尿病、心脏病、肾衰竭、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等的发生有关。并且,血糖高的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来说,体内可能相对更容易产生AGEs,导致恶性循环。

此外,生成的AGEs可能与胶原蛋白反应,使后者失去对皮肤的支撑力,从而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出现老化。这应该就是近段时间热门的“控糖抗衰老”所采纳的主要原理了。

AGEs对皮肤代谢的影响

日常怎么“抗糖化”?

I应该进行低GI(升糖指数)饮食,而不是完全戒糖。

完全戒糖对身体是弊大于利,因为糖是身体利用最高效的能源。

准确来说,是要控制三餐外的糖类摄入,比如奶茶、咖啡、饮料等尽量少碰。先前,宁波市消保委和《宁波晚报》对市面上的网红奶茶作了测试,涉及一点点、COCO、答案、鹿角巷、贡茶等10个品牌。测试结果让人瞠目结舌:这些一个比一个红的网红奶茶,普遍存在糖含量超标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

食物自身携带的AGEs可以通过胃肠道消化吸收途径进入人体,其吸收比例可达10%-30%。一方面,食物本身的性质决定了AGEs的含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动物源性食物,其AGEs含量相对较高(相对含量大小顺序为:牛肉奶酪家禽猪肉鱼鸡蛋);而植物源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牛奶和全谷物等的AGEs含量相对较低。

所以,在三餐中,多吃蔬菜和粗粮,搭配蛋鱼少脂肪!

II改变烹饪方式

食物的烹饪方式影响着AGEs的产生量。高温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会导致食物产生比原来高10-倍的AGEs。

III戒烟

Prasad等研究发现,烟草叶水提取物中的活性糖基化产物(糖毒素,glycotoxins)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在数小时内诱导AGEs的生成;而采用葡萄糖或葡萄糖-6-磷酸作为对照组诱导AGEs的形成则需数天至数周。同时,糖毒素可通过吸入肺泡途径进入人体内循环,在那里它们可以与其他糖基化产物相互作用,促进AGEs的形成。

“抗糖化”护肤品靠谱吗?

随着抗糖化能抗衰老这一理念的兴起,人们便开始对抗糖化护肤品感兴趣。

除了采用肌肽等单体化合物作为抗糖化主要成分外,植物提取物也是各大品牌乐于采用的抗糖化原料。很少有单一抗糖化用途化妆品存在,多采取抗氧化等复合途径。这可能是因为抗糖化作用机理与其他作用机理有较多重合之处。

查阅文献发现,大部分实验室对原料进行了抑制非酶糖基化体外实验(生化实验、细胞实验、皮肤模型等),从而推测产品的抗糖化功效;而市面上的抗糖化护肤品较多采用人体功效评价,把对祛黄、美白、抗皱等多个功效归结于“抗糖化”。(比如POLA黑BA全线、修丽可AGE抗糖化面霜、悦木之源蘑菇水等)

综上,“抗糖化”护肤品是否真正具有抗糖化功效有待进一步验证,其发展需要更多的区别于其他功效的作用机制路径的研究。

对于“抗糖化”护肤品,小编虽然想不出推荐的理由,但底线是这东西应该是安全的,所以最多也就是没啥效果白花钱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867.html